9/23/2006

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直在为烧录卡而烦恼,本来今天想去看一下Z版FF3的,问了一下老板,说要450,望而却步了,看来烧录卡是势在必行了。
以往的烧录卡都存在着各自的优缺点,比如G6L,虽说完美不突出,但是是GBA端的,容量还无法扩展,DSLink是nds端的,但是需要刷机,否则引导卡拔来拔去着实麻烦,况且还不支持GBA的rom,感觉ediy是太急了,明摆着怕市场都被抢去,急吼吼硬出来的,也有硬伤。还有DS-X,倒是nds端,不需刷机,不过只有512m,还无法扩展,可以说是美中不足。想买烧录卡好久了,不过我们不是有钱人,又想要有心目中完美的烧录卡,只好忍着继续观望了。
现在,终于让我的等待有了价值,刚在幺幺的网站上看到了一条消息,将有一款最新的烧录卡,而它就是我心目中那款完美的烧录卡。(http://bbs.yyjoy.com/thread-3479-1-1.html
首先它是NDS真卡大小,完全美形,其次,以TF卡作为外接存储设备,这样也解决了容量问题,再次,它可以免刷机直接引导,这也是对我最重要的一点,还有直接支持Clean Rom, 100%游戏兼容性,都使它成为我心中的不二之选。它的名字就是:AceKard!!
总算千呼万唤始出来了,我们唯一所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慢一点不要紧,我们要的是完美,不要像DSLink那样赶着出来却问题不少,希望AceKard不会让我们失望。

9/17/2006

累人的学习

经历了高中的残酷学习后(貌似我也没经历多少。。。)进入大学,就像泄了一样,第一年过得真是轻松,舒舒服服的混过了,接下来立刻就一大堆课压上来,老实说有些还真是没什么实际意义,基本上公共课大都让我睡觉和看别的了,不过自己选的辅修总归要好好上的,晚上要上到近九点钟,加上选修课,基本上每天晚上都有课,本来课又多了,这样一来,立刻变得哈累,回寝室还要应战80分,基本上上个礼拜是在睡眠不足的昏昏沉沉中度过的。对于外联部,本来我是早想退了,不过我们老大现在当部长了,只要我们老大还在部里,我大概不会退的吧,总之尽量能为她多做点事就是了。
第一个星期,没有心理准备,接下来就要调整好了,要不然还真够呛。

9/15/2006

崇拜牧君


最近发现自己无意地陷入了对邵牧君的极度崇拜中,邵牧君是何许人?下面有一些简单的资料:


姓名:邵牧君

职务:电影翻译家、外国电影研究员

著作:《西方电影史概论》、《美国电影史事拾零》、《银海游:电影论文集》、《禁止放映》简介:
   1928年12月26日 出生于上海,无党派人
士, 研究员

  

主要经历:  1949年9月-1951年8月 清华大
学研究生院外国语文学系硕士研
究生

   1945年9月-1949年5月 上海圣
约翰大学英文系 学士学位

    1942年-1945年 上海华德中学

   1939年-1942年 上海协进初级中学

   1997年6月-1998年8月 “中国文娱网”主编

   1988年9月-1996年12月 《世界电影》主编

   1988年9月-1992年1月 中国电影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1986年 - 1990年 中国电影金鸡奖评委

1983年6月-1988年8月 中国影协艺术研究部研究人员

  1982年至今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学会对外交流部主任

   1982年 - 1999年10月 中国世界电影学会常务副会长

  1978年8月-1983年5月 中国影协外国电影部主任

   1956年7月-1969年9月 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书籍编辑室编译

   1951年9月-1956年6月 中央电影局艺术委员会翻译

    

国际活动: 1998年3月 赴洛杉矶参加南加州大学安能贝格信息中心召开的亚洲电影数据库

筹建会议

   1995年4月 在加拿大麦克格温学院,阿尔倍塔大学,雷吉纳大学, 麦克吉尔大

学,西蒙弗赖瑟大学和蒙特里尔大学巡回讲学  

1993年2月 在德国三大影视制作中心-慕尼黑、柏林、汉堡-进行考察 
   1990年1月 在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中国电影学术会议上发表演讲。

1984年12月 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国际电影研讨会上发表演讲,并获卓越贡献奖。  


主要著作: 《西方电影史概论》 1982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美国电影史事拾零》 1988年漓江出版社出版

《银海游:电影论文集》 1989年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禁止放映》 2000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大量译著、论文免列 


其实这些东西都是空的,之所以会崇拜他是因为其特立独行的风格以及其精辟独到的理论,与一些传统的老一辈电影评论家完全不同,去网上找了找似乎关于他的东西真的不多,找了一篇03年的文章,给大家看看,原网址是http://arts.tom.com/Archive/1002/2003/7/21-18901.html



理论权威邵牧君枪挑中国电影七大怪


http://arts.tom.com/ 2003年07月21日  来源:北京青年报  郑叶
首届中国电影导演研讨会昨晚在香山闭幕。以第四代导演为核心的百余位中国影视文化界专家及学者,就中国电影的现状与未来,于昨天上午进行了一场相对激烈的研讨。其中,尤以老一代电影艺术评论家、原《世界电影》主编邵牧君的发言最具“火药味儿”,尽管他本人一再强调“我不想使这个会充满火药味儿”。邵牧君对中国电影的现状提出了七大“怪”现象。
■一怪:公费拍片、不计盈亏
这个怪现象我就不多说了,顾名思义,拍片子用公费,结果还要求把这样的片子推向市场,你说怪不怪?
■二怪:严管电影、宽待电视
在国外,对于电视节目的审查更为严格,因为电视是要进入千家万户,所有少年儿童都能看到的。相反,国外的电影审查更多的是依靠行业自律,电影的分级就是自律的结果。而在我国,对电影的审查要求则过于严格,而电视中的许多问题却受到很大程度的宽容,包括三角恋、黑帮、血腥的情形和场面就经常出现。严管电影、宽待电视实际上是在扼杀中国电影的发展。■三怪:提倡看电影是一种高消费
我以前在上海上大学的时候是个穷学生,可也能经常去上海的大影院看电影。现在呢?很多地方建了一批五星级电影院,一张电影票动辄几十元或上百元……对“看电影是高消费”的提倡最终只能造成那些没有文化只有钱的暴发户来看电影……其实票价的制定是有规律可循的,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程度相关的。
■四怪:大力发展电视电影
电视电影的发展导致大家倾向于低成本运作,难以制作出精品。观众习惯了看电视电影后,就不会再走进影院看电影。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现在的电影法规和电影基础设施达不到要求而退而求其次,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怪:盗版猖獗
盗版的问题在我国也是一怪。现在中国电影面对的不再单单是好莱坞大片的竞争,还有来自盗版的威胁,大量的观众都被卷入其中。怪老百姓去买盗版碟吗?他们不是不知道知识产权是怎么回事,他们也知道道德标准是什么,可是很多优秀影片通过正常渠道就是看不到,再加上我国还生产了大量的适应盗版碟的VCD和DVD 机……如此一来,现在新一代年轻人从盗版商那里买到了大量的国外优秀影片,那他当然就不再关注国产电影了。
■六怪:“影评”死掉了
前些年居然还出现一股歪风,说是影评不是面向观众而是写给专家和导演看的,说是影评一定要在内部刊物上发,这不是荒唐吗?我认为影评一定要和观众成为朋友,而不是要成为观众的老师。有些人不认同我这种观点,说这样的影评就等同于影片的宣传广告,可我觉得就算是做广告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缺少真正的影评,而不是影评太多。
■七怪:评奖非要拉上群众
我认为电影奖就应该只设专业奖,根本没有必要设观众奖。现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评奖要由群众来参与,这是不对的。说是要贴近群众,那票房不就已经说明问题了吗?只要有观众看电影,那他就是在投票———观众天天在投票,票房就是群众的意见,我们何必要再设一个由观众投票的奖呢?在国外的评奖中,观众评出的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只可能是一个小奖,而真正有影响力的,像奥斯卡都是专家奖。所以我认为,评奖只能由专家评,当然在评奖的同时,也一定要考虑到观众的倾向,奥斯卡每年的大奖得主也都不会与市场票房相差得太远。
针对邵牧君的发言,很多与会专家也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甚至还认为邵牧君的某些观点过于偏激,但不管怎么说,正如邵牧君自己在开场白时说的:“很多人都认为我经常发表一些歪论,但有些 ‘歪论’我认为还不得不发。”而主持昨天大会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苏叔阳则更为风趣地表示:郭沫若曾说:“即便是‘不爱’,这其中也还有个‘爱’字。” 那么我们现在也可以说:“即便是‘歪理’,那其中也至少还有个‘理’字。”
类似的争鸣现象在昨天的研讨会上发生了三次,据有关业内人士介绍,这种积极的现象近年来已是很少见到了。

9/09/2006

粒粒皆辛苦

今天去做了一天工作,还行,不过站了时间长了倒是腿有点酸,看来要钱还是不容易啊,赚钱不容易,我看最好的方法不是哪里去找钱,少花点才是真的,明天还要做,今天时间不多了,抓紧DDO去。。昨天好友给了我极品武器,真不错,认识朋友就是好。
下星期法语开始辅修了,选修课大概也要开始了,要越来越忙了,希望这学期一切顺利吧。。
P.S. 这星期打了5夜牌,吃了两次火锅,去了一次网吧,下星期就没这么空了。。。提前透支吧。

9/02/2006

何必这么愤呢

今天有电信局的同志来我家装个叫什么星空极速的软件,我也就爽快地让他装了,然后上QQ群,问大家,大家都说不装,为什么呢?装了电脑也不会坏的吧?我对电脑不懂,所以也没资格在这里说什么,不过感觉大家都挺愤的,还要BS电信,但你们用的宽带何尝不是电信的?要懂得感恩嘛。。。

9/01/2006

情绪控制之人缘篇

一旦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至于动怒,那么你的人缘就来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自信是很有人缘的,这点上并不是自吹自擂,因为当你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时,你就不会无缘无故,甚至有缘有故地动怒,而一个不会动怒的人,即使不受人欢迎,至少也不会招人嫌,如果为人再谦和点,那么你就是无敌了。当然,也不能过分谦和,因为那样你极有可能会堕入人人欺的状态,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
最近几天一直在玩DDO,突然惊奇的发现竟然也有固定队了 ,这个游戏真的是很奇怪,发现组队很难,关键是千里传音系统极为繁琐,而且聊天服务器老坏,昨天朋友组我,我因在单人任务,就拒绝了,想跟他说一下,结果聊天服务器坏掉,怎么也联系不上了,结果白白等了1个多小时,他才再组我,看来盛大要好好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有时候觉得对网游不能投注太大的感情,但有时候觉得也未必不是好事,在WOW时我就是很有人缘的,当时进了一个小工会,还在底层,但没过多久就已经是副会长级的了,可惜后来跟人家合并,散了,就自己又组了个小工会,跟好朋友一起玩,发现自己倾注了太多心血了,又有那么多好朋友舍不得,本来早就决定不玩得,拖拖拉拉的又拖了几个月,现在总算是断了,不过游戏里最好的朋友依旧有联系,那种友谊是很微妙的,因为当初都是一步一步一起走过来的,以前工会的德鲁伊某Jack结婚还给我看过结婚照了,基于前辈的身份,也偶尔给我些建议,真是别有一番滋味。网游有利也有弊,也就在这里了。
对于DDO,本来也只是想这几天上去转转,却发现不知不觉也交了好几个好朋友,甚至也有了一丝不舍的感觉,发现自己是不是太爱交朋友了,交了那么多,一直觉得兄弟最重要,说到底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我爱帮助人,却没有想过什么回报,只求能多分友谊,这是很纯的动机,也没什么不好的,所以也就让它继续下去吧。
情绪是要控制的,当你游刃有余时,也就不需刻意的去控制了,自然而然的自我调节是很难的,所以大家继续努力吧。
P.S. 中间关于网游的穿插本来是想重新开一篇另外发挥,不过最后向自己妥协了,插在里面变成一篇的话,篇幅也差不多,不过看起来就会觉得话题转得很快。。。也算是一种另类的风格了吧。。。